會訊
首頁  >  會訊  >  第154期  >  流感11406
健康小百科

流感11406

作者
李蜚鴻
內容

流感病毒肆虐 出現死亡病例

文/李蜚鴻

今年流感病毒還是很多,身邊朋友常常就有人感冒了,咳嗽、喉嚨痛、咳個不停。

疾病管制署提醒民眾,目前社區流行多種呼吸道病原體以流感病毒為主,綜合監測資料,今年流感累計至六月,有1,136例重症病例,新增病例及死亡個案均以感染A型H1N1為主,年齡層以65歲以上長者居多,死亡病例累計266例,提醒民眾仍不可掉以輕心,應持續留意流感併發重症發生風險,如出現危險徵兆儘速就醫。

流感造成全身性症狀 較為嚴重

流行性感冒,簡稱流感,為一種由流感病毒造成的傳染性疾病。疾管署提醒,民眾須留意出現流感相關症狀,如發燒、頭痛、喉嚨痛、咳嗽及肌肉酸痛等,另若出現呼吸困難、呼吸急促、缺氧發紺(缺氧、嘴唇發紫或變藍)、血痰或痰液變濃、胸痛、意識改變、低血壓或高燒持續72小時等危險徵兆,都不可掉以輕心應儘速就醫,以及時獲得治療。

傳染的潛伏期通常約1-4天,平均為2天。出現併發症的時間約在發病後的1-2週內。一般傳染力最強約在症狀出現後3-4天內。另研究發現,成年感染者在發病前24-48小時便開始排放病毒,但量較低,病毒排放高峰是發病後24-72小時,直至發病後第5天;但免疫不全者,排放病毒的期間可能達數週或數月;兒童亦較早開始排放病毒,且量較多,時間較久,最長可達21天。

流感病毒(Influenza virus),可分為A、B、C及D四種型別,其中只有A型及B型會引起季節性流行。台灣近幾年的季節流感病毒以A(H3N2)、A(H1N1),以及B型流感為主,每季於各地區流行狀況均不同,C型一般只會造成輕微症狀,不會造成流行。A型流感當中,由不同的H(血球凝集素)跟N(神經胺酸苷酶)排列組合成為不同亞型,可感染的宿主包括:人、豬、馬、鳥。

當中,人是季節性流感的主要傳染窩,主要感染人類的是H1N1與H3N2;但其他A型流感病毒亞型以禽鳥類(如鴨)及哺乳類(主要是豬)為主要宿主,病毒間可能因基因重組,進一步產生新型流感病毒而造成大流行。

戴口罩常洗手 預防感染

亞東醫院家庭醫學科古君揚醫師指出,流感和一般感冒都有上呼吸道的症狀,包括:流鼻水、咳嗽、喉嚨痛等;但流感與一般感冒不同的是,通常症狀發作較突然,痊癒的時間也比較長。而且流感造成全身性症狀較為嚴重,包括:發燒、畏寒、頭痛、肌肉關節疼痛、極度疲倦等。這些症狀已經可以懷疑是流感了。

流感主要藉由咳嗽、打噴嚏等飛沫傳染,也可能經由接觸到污染物體表面上的流感病毒,再摸到自己的口、鼻而傳染,因此戴口罩、常洗手是預防傳染的不二法門。流感一年四季都會發生,但以冬天天冷時較容易流行,歷年來疫情多自11月下旬開始升溫,於年底至翌年年初達到高峰,持續至農曆春節,2、3月後趨於平緩。

快篩敏感度一般般  意義不大

懷疑感染流感需要做快篩嗎?古君揚醫師認為,不是每個類流感患者都需要做,因為快篩的敏感度一般約在50%-70%左右,意即流感患者大約僅六成快篩是陽性。換句話說,即使快篩陰性,不代表不是流感,還是要以臨床症狀來判斷;其次,醫師會依照疾病嚴重度來決定是否給予抗病毒藥(如:克流感),並非快篩陽性就需使用克流感,反之,也並非快篩陰性就不能使用克流感。

由於大部分感染流感患者多屬輕症,一般健康成人不一定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,以支持性治療即可。抗病毒藥建議用於症狀較嚴重或易併發重症之高危險群者。疾病管制局平時提供的「公費用藥」對象包括:流感併發症通報病例、經評估需及時用藥之孕婦、伴隨危險徵兆之類流感患者、重大傷病、免疫不全或具心肺血管疾病、肝、腎及糖尿病等之類流感患者、過度肥胖之類流感患者、與H5N1有關之病例、經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認可之類流感群聚事件。(在流感高峰期,疾管局亦會規劃增列部分公費藥劑使用對象如高燒持續48小時之類流感患者及家人、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)

 

流感併發重症 為第四類傳染病

流感患者只有極少數人病情迅速轉為重症甚至死亡。流感併發重症,為我國第四類傳染病,通報條件係為患者出現類流感症狀後2週內,因併發症(如肺部併發症、神經系統併發症、侵襲性細菌感染、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等)需加護病房治療或死亡者,其確定病例為流感病毒檢驗結果為陽性者。比較容易併發重症的「高危險群」,包括:老年人、幼兒、患有心、肺、腎臟及代謝性疾病、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。但嬰幼兒不善表達自己身體不適症狀,因此要觀察寶寶有無呼吸急促或困難、缺乏意識、不容易喚醒等現象。


施打疫苗  預防流感最好方法 

預防流感最好的方法就是施打流感疫苗,特別是65歲以上長者、嬰幼兒等高危險群尤應接受疫苗接種,以防感染流感引起之併發症。一般而言,流感疫苗的保護力約6個月後會逐漸下降,必須每年接種1次。完整接種後至少約需2星期的時間才會產生足夠的抗體產生保護力,因此最好趁疫情高峰來臨前及早施打,平時做好個人衛生習慣,避免傳染,如此就能平安、健康,度過流感的高峰期。

公費流感疫苗大多於10月起開打,每年疫苗都會依照WHO建議更新病毒株組成成分。疾病管制署表示,今年依建議採用三價流感疫苗,為因應114年秋冬流感疫情整備,已於4月23日完成今年公費三價流感疫苗採購作業,考量高齡人口成長,以及因應疫情變化或民眾接種意願提升,總計採購686萬4,910劑,其中計畫施打對象647萬9080劑,較去年增加約4.2萬劑。採購作業由5家廠商得標,分別為國光、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、東洋藥品、賽諾菲、高端疫苗公司。依合約規定於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分三批次交貨。

對抗流感  掌握六要訣

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,65歲以上長者、嬰幼兒、孕婦及慢性病病人屬於流感的高危險族群,若出現「一燒(發燒)」、「二痛(頭痛、明顯肌肉痠痛)」、「三疲倦」時就可能是感染流感,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,由醫師評估使用抗病毒藥劑或症狀治療。

北市衛生局建議,對抗流感掌握6要訣,就能降低感染流感的風險:1.要用肥皂勤洗手、咳嗽戴口罩等生活好習慣。2.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防範病毒傳播。3.要儘早施打流感疫苗。4.要警覺流感症狀,及早就近就醫治療。5.生病要按醫囑服藥多休息,不上班不上課。6.危險徵兆要儘快就醫,掌握治療黃金時間。

疾管署衛教宣導還特別強調,如有出現發燒、咳嗽等類流感症狀,應戴上口罩並及早就醫,以防因感染流感引起嚴重併發症;生病時不上班不上課,盡量在家休息,減少出入公共場所;如有外出,請記得戴上口罩,並注意咳嗽禮節,於咳嗽或打噴嚏時,以手帕或衣袖捂住口鼻,避免病毒傳播;如出現呼吸困難、呼吸急促、發紺(缺氧)、血痰或痰液變濃、胸痛、意識改變、低血壓等危險徵兆時,應提高警覺,儘速轉診至大醫院就醫。

 

 

 

 

作者小檔案
參考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