會訊
首頁  >  會訊  >  第154期  >  一趟滿滿收穫的「奧捷斯匈」之旅
專題論談

一趟滿滿收穫的「奧捷斯匈」之旅

作者
李吉安
內容

 

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旅行是種學習,也是尋找寶藏,更是交朋友、增廣見聞的有意義活動。

    今年決定給自己有個不一樣的端節假期,走訪歷史悠久、人文薈萃與山明水秀的東歐四國–奧地利、捷克、匈牙利與斯洛伐克,感染異國風情的趣妙。

    這趟之旅首站是西北緊鄰捷克、北近波蘭、東接烏克蘭、南接匈牙利、西南鄰奧地利,首都及最大城市為「布拉提斯拉瓦」(Bratislava)。雖只有半天走馬看花時光,卻目睹舊城區保存完整的古羅馬時代建築、居高臨下可眺望聚落與多瑙河交織情景、脫離納粹的四月四日廣場、國家歌劇院、聖馬丁教堂,對這個距離台灣甚遠的農業國家風情,總算有點點了解。

    離開斯洛伐克,隨即造訪也是農業大國、有過奧匈帝國輝煌時期的匈牙利,首都布達佩斯,多瑙河畔的國會大廈、布達皇宮、漁夫堡與有加冕教堂美譽的馬提亞斯教堂等景點,在藍天白雲的穹蒼下,各有萬千氣象之美。

    全長2857公里,多瑙河(Donau)是歐洲第二大河,發源於德國黑森林地區,流經德國奧地利、匈牙利、斯洛伐克等多國,最後注入黑海。多瑙河名是源於印歐語詞根danu,意為「河流」或「流動的水」。19世紀不知哪位有才的傳教士或翻譯家,將中文音韻譯為多瑙河,《多》取其有300多條大小支流、流域廣闊特點;《瑙》與象徵珍貴瑰麗的漢字瑪「瑙」結合,既傳神又貼切,亦彰顯中華文化的文學雅妙。

    此行終能目睹多瑙河蜿蜒迤邐在布拉提斯拉瓦、布達佩斯等處的綺麗風光美景,令人心曠神怡;亦搭艇暢遊其間,儘管午後天氣炎熱,並無徐志摩「星光浸透了水波,多瑙河在月光下縫製銀緞,遠處城堡的倒影,是歷史投給今天的明信片」的詩情雅意,亦無匈牙利民歌《多瑙河的波濤》「多瑙河,你為何如此湍急?是載不動漁夫的憂愁?還是要把戀人的低語送到遠方」的惆悵,倒是中學音樂老師教唱那首《藍色多瑙河》的旋律,不禁在心頭油然浮起。

   全球票選排名第1的「紐約咖啡廳」,不在美國紐約,而是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。金碧輝煌的宮殿咖啡廳,每日總是吸引趨之若鶩的滿滿人潮,老安安自然也要跟風來喝杯咖啡打卡。有趣的是咖啡廳的門外裝飾,竟是手持火炬、展開羽翼,《聖經》描述「墮落天使、誘人入罪」的「撒旦」雕像燈飾。儘管眾說紛紜,見仁見智,但已成為地標獨特吸睛之處,卻是不爭事實。

    巴拉頓湖(Balaton)是匈牙利最大的湖泊,也是中西歐最大湖泊的,碧波萬頃,湖面波光粼粼、帆船點點,與周邊山林聚落構成一幅天然美景,令人心嚮不已。尤其,湖畔世外桃源勝地,蒂哈尼(Tihany)小鎮,花木扶疏的修道院,以及「回音」餐館的私房餐更是遠近馳名。踏上蒂哈尼,雖然只是驚鴻一瞥,但小鎮風情卻已深深在腦海裡留下美好印象。尤其,Ensana溫泉之鄉,更是令人流連往返。

  格拉茲是奧地利第二大城,斯洛維尼亞語的意思為「城堡」,是保存中世紀文藝復興最完整的城市,更獲2003歐洲文化之都,亦是好萊塢明星、前美國加州州長阿諾.史瓦辛格的口中故鄉。從城堡山俯瞰,全城景觀盡入眼簾,與登泰山而小天下有異曲同工之妙;尤其路見「紹爾宮」高樓探身尋找牛排的土耳其將軍雕像、口耳相傳的國王麵包與西西之吻餅乾,以及歌劇院、州議會、聖血堂、雙螺旋梯等景點各有引人入勝的故事,令人難忘。

    莎姿堡(Salzburg)是「音樂神童」、柴可夫斯基更譽為「音樂救世主」的莫札特出生地。ㄧ如弘一法師所言:「緣起緣滅,道盡人生!」莫札特的生命旅程僅35載歲月,有過璀璨耀眼,也有過孤寂滄桑,但絲毫未曾掩蓋其音樂大師的才華與執著。懷著一顆朝聖的心到此向一代大師致敬,彷彿也在時空中見識其丰采,喜悅之心豈是紀念巧克力的甜味所能形容。      

    行程中還叩訪依山傍湖的哈斯達特小鎮、徜徉阿爾卑斯山的美麗湖泊-聖沃夫岡湖,讓人身心靈有滿滿的能量滋潤。尤其在聖母升天堂,喜遇來此朝聖望彌撒的台灣原住民,更有他鄉遇故知的激動,感謝天主安排,才有如此美好的機遇。

    昔讀「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,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。」深知農夫稼穡辛勞;今見德國貝希特斯加登鹽礦的礦工,博命採鹽的風險亦不遑多讓,但為家庭溫飽的拼搏卻是一致;美麗古城克魯諾夫,在伏瓦塔瓦河清澈河流映照下,愈顯風華優雅,令人陶醉;此外,行程中在休息站便利店,赫然發現竟有販售來自台灣的「伯朗咖啡」,在異國有種特別親切感油然而生,也為台灣產品感到驕傲。

    走進布拉格的美麗城堡,彷彿讀了一卷捷克遞嬗誌!擁有「千塔之城」、「金色城市」美譽,是歐洲歷史名城的捷克首都布拉格,承載著千百年來捷克人,在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「細漢」與一戰結束後在美國操控下,與完全無共通點的斯洛伐克組成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」,1993年才分道揚鑣的宿命。

    建於880年的布拉格城堡,坐落在母親河「伏爾塔瓦河」西岸的山丘上,聖維塔大教堂(St.Vitus Cathedral)是城堡內地標,哥德式量體、文藝復興樣式與巴洛克裝飾的完美融合;堂內彩繪玻璃與雕塑作品,呈現天主教教義與許多人物的感人故事,更是令人怦然心動的藝術啟示瑰寶。

    除了教堂建築群外,舊皇宮、聖喬治大殿、黃金小巷、溫薩斯拉斯廣場上已有600多年,迄今整點報時依然準確的歐洲最古老「天文鐘」、查理大橋、火藥塔與市政廳等景點都是打卡,也是遇見布拉格,認識、了解捷克歷史印記與人文風情之處。距離馬薩克火車站不遠,將於2026年啟用,成為金色新地標的Masaryčka大樓,立體流動曲線與綠能設計,已在布拉格形成古典與現代的精采對話,老安安得以躬逢其盛,深感幸也!

    布拉格的白天景色很美,晚上的璀璨夜色更美,讓人心動、心喜與心醉!是紅男綠女漫步古橋互訴情衷、遊客彷彿走進時光倒流的光暈裡,都成為動人故事的男女主角。夜遊布拉格是種異國邂逅的浪漫體會,也是良辰美景的賞心樂事,更是沒有錯過的正確決定!

    位於捷克摩拉維亞區的南部,是布拉格往維也納中繼站的特爾奇小鎮,迄今仍完整保存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,在濛濛細雨散發出「樓閣朦朧煙雨中」的浪漫情調;藝術味濃厚的汲水幫浦與小集的土特產,都讓人有心動感覺。尤其還喜遇一些參加緬懷諾曼地戰役活動,身著軍裝、佩帶當年武器的老兵或其後代,莫忘前賢英烈的風範,崇敬之心不禁油然而生。

  的確,戰爭只會帶來更多的墳墓與仇恨!要避戰擁有和平則需居安思危,隨時備戰。布拉格有間酒店即以醒目、栩栩如生的軍人頭戴鋼盔、防毒面具等戰爭場景的軍事浮雕為亮點,隨時提醒捷克人民「忘戰必危」的不渝真理,亦讓旅人遊子放緩腳步凝望而有省思啟示。  

  行程尾聲是維也納,不巧卻遇到下雨天!是浪漫抑或是惱人?每人自有不同感受!但對老安安而言,「既來之,則安之」外,不禁也想起年少喜哼唱那首《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》,尤其最後那兩句歌詞「I'm never gonna stop the rain by complaining ,Because I'm free nothing's worrying me.」

    雖無「春風得意馬蹄急,一日看盡維也納」,但無論是熊布朗宮、瑪莉亞特雷莎廣場、英雄廣場、聖史蒂芬教堂,或是白水公寓、美景宮花園等處,都是打卡留影的好景點。聖史蒂芬教堂不僅讓旅人有短暫寧靜接近天主時刻,更在雨中而能篤定面向目標,沐光而行,並迎接不期而遇的喜悅來臨。

    而讓老安安最欽佩的人物,一手擘建美輪美奐熊布朗宮的「奧地利國母」,也是哈斯堡王朝家族唯一女性統治者的瑪麗亞.特雷沙皇后。她嫁給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佛朗茨,卻是開創哈布斯堡–洛林王朝的實際掌權者。她推展一系列改革,尤以建立「義務教育」制度強化國力外,更透過子女聯姻,擴大家族影響力,而有「歐洲丈母娘」美譽外,為激勵官兵作戰立功士氣,更創「勳章」表彰榮耀,成為日後世界各國見賢思齊的效法之舉。瑪莉亞.特雷莎皇后,很會生小孩(育有11女5子),又非常會治國,豈止「撐起半邊天」,與中國一代女皇武則天相較,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,更是「休言女子非英物,夜夜龍泉壁上鳴」的最佳寫照。

    這次「奧捷斯匈」之旅,每天總是有不期而遇的驚喜,確實是趟知性、理性、感性、文化性與趣味性兼具的豐收之旅,樂與各位師長好友們共饗。

 

在捷克南部特爾趣遇見二戰諾曼第登陸戰役後代(李吉安提供)

 

華燈初上的美麗布拉格(李吉安攝)

 

布達佩斯的匈牙利國會,在多瑙河加持下愈顯恢弘。(李吉安攝)

 

維也納熊布朗宮是瑪利亞.特雷莎皇后的擘建傑作。(李吉安攝)

 

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城堡,令人印象深刻。(李吉安提供)

 

 

作者小檔案

李吉安

本會現任理事,資深媒體人,曾任青報副社長、軍聞社總編輯、國防大學戰爭學院暨政戰學院兼任講師,

喜愛旅遊、寫作、攝影,

著有《一代國士俞大維》、《也寫黃埔–為百年榮光留點紀錄》、《回老家》等書。 

參考資料